查看原文
其他

③最佳提名毕设奖作品公布、访谈 Q&A·暨2022毕设奖 & 新秀场 · 征集启动 #YoungBattle Awards

-YoungBattle Awards-


让好毕设人人皆知!

-
YoungBattle Awards期望通过链接艺术与设计院校、行业、产业各界专业人士,以推进艺术与设计教育、设计专业、社会产业之间的转化发展为核心,以毕设作品评选和点评为主,新秀场作为毕设奖的预备能量场(新秀场征集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作品),从市场需求、专业高度、高校教学角度,发现、褒奖、鼓励并推广艺术与设计专业优秀应届毕业生,共同探索如何培养更多未来优秀艺术与设计毕业生,为艺术与设计毕业生打造一个集:展示、评价、传播、交流、学习、就业以及产学研转化为一体的专业毕设服务平台。 



YoungBattle毕设奖

     2022

     征集启动


第四届全球华人

大学生

艺术与设计

毕设作品大赛


YoungBattle毕设奖2022征集

完整版推文稍后发布!






🔥🔥🔥 增设 🔥🔥🔥


YoungBattle2022

“新秀场”



YoungBattle毕设奖2022

特设年度“新秀场”作为毕设奖的预备能量场域为毕设“预备员”提供专属平台全球华人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作品课堂习作、实验作品其他主题创作等均可参加
本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非毕设作品也可投稿,须分开文件包
发至邮箱:

youngbattle@126.com





YoungBattle毕设奖·管理员·二维码

投稿前请加管理员微信

发送添加好友申请填写:

“姓名·2022新秀场”


以便确认投稿成功,及后续事宜高效沟通




*扫描二维码下载

新秀场·投稿登记表



征集截止:2022.08.31


扫二维码下载投稿登记表

 -投稿方式详见表格- 








-活动背景-

YoungBattle毕设奖2019、2020两届,收到全球百余所艺术专业院校的数千件参赛作品。2019年评选出优秀毕业生TOP 36,2020年评选出优秀毕业生100名,邀请业内顶尖艺术家、设计师出任大赛专业评审20余位。2020年特别从2019年YOUNG BATTLE 最佳奖、评审奖获得者中推荐担任“新声评审”成为评审团成员。同时,2019年36强最佳毕业生担任新声品鉴人,并新增2020年新增设“新声人气奖”,由新声品鉴人对入围毕业生,投票推荐产生。


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征集到来自全球200+所设计院校的千余件毕设作品,由19位专业评审分别从选题新颖性、作品创新度、作品完整性、市场转化度,综合考量评选。

YoungBattle毕设奖2021——第三届全球华人大学生艺术与设计毕设作品大赛年度获奖作品颁奖与点评大会于2021年12月18日下午在线上成功举办!

3个多小时的毕设主题演讲分享、1个多小时的精彩获奖作品点评;4位演讲嘉宾、8位致辞嘉宾、20位点评嘉宾、20余位祝词嘉宾、获奖师生代表以及线上艺术与设计专业师生为主的在线观众,共同见证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获奖作品的诞生!



-往届回顾-



--- 2019 ---


详情点击链接 


YoungBattle毕设奖2019

获奖作品公布

👈

-

详情点击链接 


2019 专业评审团

👈

- 国际评审 -
广煜、林韶斌、刘耕名(台湾)、汪文

欧俊轩(澳门)、潘焰荣、阮菲菲(纽约)



--- 2020 ---

详情点击链接 


YoungBattle毕设奖2020
获奖作品公布

👈

-

详情点击链接 


2020 超级评审团

👈


-新声评审-

Suzy Chan 陈 绮雯(澳门)、邓 心悦(奥芬巴赫)

高远(纽黑文)、季 王颖之(纽约)

夏 瑾(巴尔的摩)、张 青雯




-国际评审-

蔡 剑虹(香港)、Yui Takada 高 田唯(东京)

洪  卫、侯  颖、李 根在(台湾)

Na Kim(首尔)、潘  虎、曲 闵民

王 若晗(柏林)、熊  超、杨 源丰(吉隆坡)

张  昊、张 威莽 、周 小良(澳门)



--- 2021 ---


详情点击链接 


YoungBattle毕设奖2021
获奖名单公布

👈

-

详情点击链接


2021
 
超级评审团

👈


- 新声评审 -

Herdimas(佛吉尼亚)、彭可(伦敦)Sean Dong 董翔(巴尔的摩)

Jieyi Sun 孙颉乙(慕尼黑)、肖琪媛

Plan B Design


- 国际评审 -

Bráulio Amado(纽约)、Jody Xiong 熊超

Masaaki Hiromura 廣村正彰(东京)

Shun Sasaki 佐佐木俊(东京)
Shin Shin(首尔)

Zachary Lieberman(波士顿)


- 产业评审 -陈妍 、吉吉、李民昌、唐军、王旭、郁镇宇、张谦



详情点击链接 
 2021 年度毕设奖TOP100 ① 

 2021 年度毕设奖TOP100 ② 


 2021 年度毕设奖TOP100 ③ 
-
 2021 年度最佳提名毕设奖 ① 

 2021 年度最佳提名毕设奖 
② 

···· ···

185件入围奖已发布订阅号


最佳商业价值奖、最佳毕设奖获奖作品持续公布,敬请期待




-评审嘉宾-


YoungBattle毕设奖2022
超级评审团组成: 


新声品鉴人

推荐往届获奖毕业生担任,组成“新声品鉴团”

对已TOP100及以上获奖毕业生
投票推荐产生
“新声人气毕设奖”
*延续2020毕设奖的这一特色

 
新声评审:
延续大赛特色,组委会特别推荐YoungBattle毕设奖往届获奖毕业生国内外优秀新锐设计师、艺术家加盟“新声评审”,共同构成YoungBattle毕设奖超级评审团

国际评审:

邀请业界顶尖的国内外专业设计师、艺术家高校代表及往届优秀毕设导师出任国际评审

产业评审:

邀请头部文化机构、大厂企业及专业媒体代表出任产业评审



*同时往届部年度召集人组委会成员
特邀出任“超级评审团”成员
后续公布超级评审团名单 





-奖项设置-


1、YoungBattle毕设奖2022奖项:


🔥 推荐"选登" 
由组委会老师推荐产生,官方及合作平台宣传推广
颁发
YoungBattle毕设奖·选登·证书


🏆 新声人气大奖

推荐往届获奖毕业生担任新声品鉴人对TOP100及以上获奖毕业生,
投票推荐产生
“新声人气大奖”*延续2020毕设奖的这一特色



最佳毕设奖
最佳商业价值奖
-
最佳提名毕设奖
毕设评审奖
-
网络人气毕设奖
-
TOP100毕设奖
入围毕设奖
-
优秀毕设导师奖


*以上奖项均有证书




-参赛规则-


YoungBattle毕设奖2022参赛规则:

免费、免费、免费。



1、征集截止:

      # 2022.08.31 #




2、征集对象


全球华人艺术、设计专业2022年应届毕业生:
博士、硕士、本科、专科、高职
*参赛作品必须是毕业设计作品*个人、团队均可参评




3、征集内容


*2022年度艺术、设计专业毕设作品均可参与,形式及主题不限


YoungBattle毕设奖2022
征集类别:

视觉传达、数字媒体、文创潮玩、时尚服饰、动画、产品、家具、摄影、室内、建筑、绘画、雕塑、综合艺术等!




4、作品规格

-电子文件要求:
1、JPG(RGB)、GIF动图 / 视频(非动画 / 视频专业可空缺)、个人照片
精选作品:
-JPG(RGB)
8~16张,每张大小1.5M左右即可
-GIF动图, 每张不大于4.5M
(3~5个,动画 / 视频专业还需提供5-8张JPG图片
-视频MP4格式,每个文件不大于50M
(并提供上传腾讯视频的链接)

2、PPT或PDF格式文件
以毕设答辩文件为主,进行增补或删减。内容涵盖:选题构思、创作草图、思维导图、创意说明、创作方案、衍生设计、展览现场及实物应用照片、GIF/视频等。
文件40页以内,不大于60M。

3、投稿登记表


投稿文件夹 · 内容及格式:
1、JPG(RGB)、GIF动图 / 视频、个人照片
2、PPT或PDF格式文件
3、投稿登记表


邮件、压缩包、登记表、文件包、PPT或PDF等文件命名格式:
作者姓名_院校名称_类别名称_毕设奖
*如:王李陈_中国美术学院_数字媒体_毕设奖


YoungBattle毕设奖·管理员·二维码

投稿前请加管理员微信


发送添加好友申请填写:“姓名·2022毕设奖”
以便确认投稿成功,及后续事宜高效沟通


*扫描二维码下载:

毕设奖·投稿登记表



投稿方式:发送附件到以下邮箱

youngbattle@126.com


友情提示:
后续通知评选平台系统文件上传



5、特别说明


-参赛作者所提交参赛作品必须由其本人(合作团队)参与创作,参赛作者是参赛作品的合法拥有者,具有完整的著作权。
-如获奖作品存在知识产权瑕疵或争议的,组委会有权撤销获奖资格,召回奖状、奖杯等荣誉。如因参赛作品存在知识产权瑕疵或争议造成组委会名誉方面损失,组委会有权要求相应参赛者赔偿,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名誉损失、诉讼费、律师费、保全费、鉴定费等费用。
-凡经作者投稿至本大赛的作品,则默认YoungBattle毕设奖组委会拥有投稿作品的相关发布、出版、展览等权利;以及推荐给合作的第三方平台大赛的权利,不再另行通知。
-参赛者的作品一经正式提交,则默认同意以上全部条款,YoungBattle毕设奖组委会保有最终解释权及裁判权。

免责条款:

-若参赛者因自身提交信息有误而致其后在证书、奖项、传播、展览等赛事相关活动中被错误公示,组委会不承担任何责任。

-因参加YoungBattle毕设奖而导致参赛者、获奖者或其他第三方之间产生权益纠纷时,主办方不承担一切责任。

-常规作品,组委会有权无偿收集一套参展作品;特殊作品,由天灾、战争或国家政策等不可抗力原因导致作品丢失或损坏的,组委会无赔偿责任。






YoungBattle毕设奖

2021年度

  最佳提名毕设奖

系列③ 



杨 然

作品:Avat人格漂流

         导师:韩家英、周婷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类别:文创IP


向左滑动看更多

向左滑动看更多


新一代的AI,可基于心理治疗的虚拟交流,对中轻度抑郁、焦虑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Avat人格漂流(http://a-vat.ink),依托现有的AI-聊天bot技术,是以漂流瓶形式而呈现的交流网站。"Avat"源自"Brain in a vat”,意为承装大脑及人格的载体。


五种人格化为五种形态的漂流瓶,使用者可以选择瓶子与五种人格的AI进行在线交流,AI通过交流将使用者的人格通过数字化学习,生成一个新的人格AI。本作品通过交流的设计介入心理治疗干预,通过对于交流平台的建立,引导社会以AI以及虚拟交流的科普、认同和应用。


欢迎使用Chrome浏览器进行体验

http://a-vat.ink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在选题阶段正好是5G推广全国的时候,这一新闻诱发了我对于网络升级的思考。我发现在网络的每一次升级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会更加频繁。5G升级后的当下,人与人的交流能否有新层次的诞生?

通过调研,我发现了虚拟AI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前景,并且进一步思考了设计在其中能起到的干预和引导作用。选题后期,通过导师的指导,我基本确定了我想做的是交流的设计,建立一个与虚拟人类的社交平台,关键词为“虚拟AI”和“心理治疗”。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在答辩中,最大的问题是全体答辩委员没有带过我们的毕设,所以我们在答辩中花了很多功夫去解释自己的毕设,他们的理解程度也与作品本身有所出入。我最喜欢毕设中颜文字的部分,这是我对于网络文化符号的一个浅层的研究和提取。颜文字应用在我的作品中可以是一个直观表达情绪的符号,给我的设计带来了人情味和幽默的感觉,因此我根据作品中的五个不同人格创作了五个颜文字形象。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毕设过程中受到了不同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和鼓励,虽然在最后受到了答辩委员的各种指点,但是他们也未必确定什么是最正确的,最庆幸的是自己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并且完成了对社会有意义的设计作品。







王 丽

作品:对“画”

         导师:詹凯、姜泽

                  院校:北京服装学院

类别:文创IP


向左滑动看更多

在作品《对“画”》中,作者随机采访不同的人对艺术的态度并邀请他们现场画一幅以作者为模特的肖像画,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个过程。


根据视频的内容,以手绘的方式、童趣的绘画风格,创作了七幅在不同场景下路人正在为作者作画的场景插画。


整个毕设的作品,都是有着一种记录实验的性质去观察不同的人对艺术的态度,在绘画风格上采用了较为童真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最后,以纸塑的方式保留了手工感和质朴感去创作出了一个以“我”为形象的作品使之与插画中的形象相呼应。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关于毕设主题“对画”,其实我是在本科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初步的探索尝试了,那时候老师给我们在课堂上放了雎安奇导演拍摄的实验性影像《北京的风很大》,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让我又开始重新审视我所处的“真实的世界”。

所以,我拿起相机,带上了几根马克笔和几张纸就开始了我的拍摄。关于拍摄的主题我也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还是立足于自身的专业,去不同的地点邀请不一样的人去画一张我的肖像画,并且从过程中去了解他们自己对于艺术、对于我所做的这件事的看法。

也正是从那时候,我开始了不到一年的拍摄。

所以最后,我的毕业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我拍摄的内容去创作几幅主题相关的插画,但与拍摄不同,拍摄时是被采访者画我,而在插画中是我去画他们,并以插画去讲述我在拍摄过程中的故事。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我在毕设中最大的收获是,在大学四年,我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去认识自己,并寻找适合自己的绘画风格,因为一直以来我对于自己的绘画水平感到自卑,感觉自己很差。但值得开心的是,在詹凯老师和姜泽老师两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我在本科的最后的一件作品中,终于找到了自己,也更加明确了我未来到底想要做什么。

Q:恭喜你的毕设获得YoungBattle毕设奖TOP100,认为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A:我认为获奖的主要原因除了画面的独特性、趣味性这些基本的特点,可能最重要的还是作品透出的真诚吧。







区 卓敏

作品:Connect Again 再次连接

         导师:Kate LangrishSmith 、Chris Knight、 Maria Hanson

                  院校: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

类别:时尚潮玩


向左滑动看更多

向左滑动看更多


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社会工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导致物品的更迭速度也变得快了,使得人们容易地抛弃物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时人们将情感投射到特定的物品上,甚至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物品,却交织在用户生活的每一次情感体验中,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依恋,这也成为了人们修复它们的理由。


“Connect Again”项目里以“修复”作为创作的原始元素,试图通过当代珠宝表达“修复过程”的状态,让佩戴者在佩戴时理解“修复物品”对人类的情感意义,揭示“修复物”与“修复情感”的联系。除此之外,在“Connect Again”项目所传达的观念还包括被修复物品的物质可持续发展以及其对情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为当我们在修复某一件物品的同时我们也在修复其承载的情感联系。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Connect Again项目的研究背景是基于目前快消产业的兴行状况,加上我本身是一个喜欢囤积物品的人,所以一开始我是打算做旧物囤积与囤积心理相关的主题,但是因为我囤积症的等级在导师看来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囤积症患者,既然如此,他们希望我可以更加深的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主题,在他们看来做当代艺术是一件很自然发生的事情,这是一个通过创作来表达自我价值观的过程,如果这并不是你真正深刻经历过的事情,那就不要轻易的开始,因为一旦开始就是一个漫长的自我剖析的过程,我们选择的方向一定要足够让自己坚持。所以经过思考,我认为囤积物品只是我的一个行为表现而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是,我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我舍不得一切与我一起经历过情感的事物,所以我习惯性的将物品保留和使用,时间久了,物品坏了,再将它们修复,我享受旧物给我带来的熟悉感和安全感。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我们要做大量的调研,然而在做调研的时候,会被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新的事物新的方向吸引从而有点脱离原来的主题,而这个时候我的导师Chris往往会一边笑一边说:“Marina(我的英文名字), please come back!”后来Chris建议我可以去旧物市场淘一些旧物回来,真正的动手去修复这些物品,在修复的过程中去感受修复的情感,他说我们需要通过我们的双手去思考去实践,而不是空想。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评价:你对于你的主题以及作品概念有很充实的调研,这些给予了你的艺术作品很强有力的支撑的同时也给予你充分的自信去研究这一方向。我们很高兴在项目研究里看到了你的批判性思维,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是很重要的部分。

打动自己的地方:Connect Again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艺术项目,它不仅仅是我研究生的毕业项目,更是我作为当代首饰艺术家持续创作的一个项目,其中我在项目里设计了一个观众请求的模块,因为我希望有更多的观众可以参与进来,增加项目的交互性。参与者被要求分享一件旧的/已破烂的/曾经被修复过的物件的照片以及关于物件的故事。目前我已经收到了近30个故事及图片,我将用于未来创作的灵感。







金 俊臣

作品:冻植物企划

         导师:虞志红

                  院校:华东理工大学

类别:综合艺术


向左滑动看更多

向左滑动看更多


向左滑动看更多

向左滑动看更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a326921eurp

2020年世界爆发了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并造成了全球范围内数以万计人类的死亡,在这样消极的环境中,我希望用艺术作品来告诉大家尽管当下的环境不那么理想,但是依然要对明天充满期许。我用岁寒三友松、竹、梅三种不畏严寒的植物来类比处在疫情当下的人类,它们所处的寒冷恶劣环境正是我们当下所经历的,我通过这个想法开始发散,完成了这个项目的前期构思最后产出了一本记录这个项目的书籍。


我利用冰块冻住耐寒植物,外层的冰块就相当于严酷的环境,而内部的植物就相当于人类,植物之于冰块的样子恰如人类之于后疫情的大环境中。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耐寒植物不会被极度的严寒条件所摧毁,人类同样也不会向恶劣的环境低头。

Q & A :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主要的困难在于落地的难度比较大,冰冻许多植物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很多体力劳动和设备需求。在设计初是准备做冻植物图鉴的,介于工作量对于一个人在短时间内有点繁重所以略微取舍了一点,和自己本来预想的设计结果有些出入。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答辩委员称赞了我的完整性和选题,但是对装置的材料选取提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最能打动自己的)我认为是图像吧,当我观察到植物被冰封住的时候,我就会默默开始思考生命里静止和绽放的关系。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首先是挑自己真正有感触想要表达的东西去做设计,通过设计语言交流自己内心最真实渴望阐述的东西。

第二是在意过程而不是结果。在看到“毕业设计”的时候会想完美地表达和表现,也会期待完美的结果和呈现,但其实回头会发现毕业设计也不过是一个学习探索表现的过程,所以尽管完成的时候与原先的设想有出入,或是并没有到达预期的水准都没有关系,只要做的时候尽力去仔细考虑当下的进展就好。关注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是最大的收获。







黄 菲

作品:温里药附子

         导师:黄光辉

                  院校:澳门科技大学

类别:文创IP


向左滑动看更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q33067ls5qi

附子是中药中的一味要药,与人参、熟地黄、大黄并称"药中四维",是温里药的代表。


附子在炮制煎煮前含有剧毒,可致人死亡,但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可以起到补火助阳、祛寒止痛、回阳救逆的功效。


以附子为主题,对附子药性与毒性做设计,表面看是一本附子介绍书,实际想通过附子的药性和毒性来表达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好事坏事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从而提示人们对万事万物需要持有辩证的思维方式。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在最初指导老师有给出一些大的方向和主题,期望我们做些有关中医药方面的主题,当时指导老师专门请来了同校的中医药教授来为我们做了一些相关介绍。

中药文化底蕴丰富,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然而,由于对中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不够,使人们对中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医疗保健的重大意义缺乏了解,导致对中药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但有不少患者甚至有些医务人员却忽视了中药的毒副作用,还有些患者轻信偏方而过量服用有毒中药导致急慢性药物中毒;而附子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药材。

附子是中药中的一味要药,与人参、熟地黄、大黄并称为“药中四维”,同时也是温里药的代表。但附子在炮制煎煮前含有剧毒,可致人死亡,但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却可以起到补火助阳、祛寒止痛、回阳救逆的功效。每年也有因错误食用附子而导致的中毒事件,在历史上也有误食附子导致死亡的事件。

所以以附子為主題,對附子的藥性與毒性做設計,表面看是一本关于附子的说明書,實際想通過附子告訴大家,对事物需要有辩证的思维方式。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答辩老师表示比较有文化底蕴,展览比较有整体性,从排版、设计、装帧、概念的表达、布展等都很完整,手工书的制作也细致。

最能打动自己的是关于龙鳞装和手工造纸最后的呈现效果达到了自己预期,龙鳞装每一页自然的弧度,在翻阅前和翻阅后形成不同的图形,纸张颜色从浅到深,从轻薄到坚韧再到残破,几乎都做到了。

Q:执行毕设过程中,涉及多元和跨领域的综合设计、实验等,你是如何解决并保证品质及整体效果的?

A:原材料手工纸的方面是在家中研究的,关于中药染色做手抄纸的相关实验在网络上非常少,也是自己在家不断试验,最开始对附子的毒性也很谨慎,后来与专业的医生了解后才更加放心去做,自己要完成几百张的手工造纸工作量很大,所以妈妈在期间也一直协助自己。

在后期落地的方面,主要是在学校的金木工程实验室完成的,很感谢实验室林老师的帮忙,很多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例如特种纸的印刷,实验室器材的使用,毕设周边作品的完善都离不开林老师的帮助。







黄 浩俊、陈 浩境、陈 权成

作品:流 · 声

         导师:周立均、高汉威

                  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类别:文创IP


向左滑动看更多

向左滑动看更多

《流·声》是一部使用UE4实时引擎进行创作的三维动画短片。故事讲述了收音机与主人公之间拥有着不离不弃的伙伴之情,共同唱响一段奇幻人生。一生光阴似水流年,貌似刚播放一出音乐,便相伴走过了一生。那首歌,装下了大小点滴回忆;那首歌,承载着酸甜苦辣滋味;那首歌,恰似用来比喻一段人生。流年的歌在倘佯,仿佛一切都未曾结束,仿佛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一开始我们的大方向是做一个能引起观众共鸣的片子,我们还一直记得刚上大学时老师说的一句话:“如果这个动画能用实拍轻易拍出来,那把这个片子做成动画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围绕共鸣点及动画与真人影视的差异化这两大点进行设计。

剧本的提案过程也是充满了波折,周老师从我们提出的众多不同方向提案中确定了其中一个:“通过一个精美且富有质感的老物件,用以点带面的手法刻画传统民居的时代变迁。”并在反复打磨剧本的过程中,给予了我们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帮助我们规避了许多弯路子。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在前期提案的时候,“亲切、怀念”是最常听到的外界的声音,这两个关键词,亦是我们自身被打动的来源。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我们圆梦了。从大一就开始想象自己以后会做什么样的毕设,一开始会想去做概念型的炫技短片,但在大学四年学习下来之后,觉得软件技术仅仅是一个工具,精美的画面即使很能抓观众眼球,但我们觉得这不应该是我对所学课程交上的答卷,而是应该要尝试自己舒适圈外更多的东西。

对于片子,还留有许多遗憾;对于这大半年,却没有遗憾了。很开心能在大学的最后能够拼尽全力地去做一部动画,这一次对梦想的追逐,这一次对试错的尝试,将会铭刻在我们各自的心中。








文 洱敏

作品:纸舟

         导师:杨忠、冯烨、向华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类别:文创IP


向左滑动看更多

向左滑动看更多

这是一本幻想类的无字绘本,描绘了由纸舟展开的诗意梦幻之旅。拥有纯真想象的人借助纸舟进入自然奇境,收获快乐与治愈回到现实,而纸舟继续漂泊迎接新的故事……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思考毕设时,我以个人喜好为第一要义,于是想选择与自然、超现实、奇幻色彩有关的内容。在毕设开题时设定了多个方案,基本都带有我喜欢的此类要素。其中有关于动物、生命死亡的,也有关于流浪狗的故事,关于魔法的孩童成长主题等等。导师尽可能引导我做“想做+能做+值得做”的选题方案,并在随后的推进中对具体的细节等有建议指导。

Q: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是如何评价你的作品的?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导员认为画面用心,内容顺畅结构完整,但需注意论文格式规范。作品中最打动自己的是隐藏于人烟外的奇妙世界、有趣的生物。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学习到如何完整的塑造一本绘本。在图像语言、个人探索上有所成长。







江 佳颖、郑 艾嘉、冯 欣悦

作品:1+1=?

         导师:毕学锋

                  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类别:文创IP


向左滑动看更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t3300hzy9t1

“1+1=11”——孩子从11岁开始步入早期青春期;“1+1=2”——在这个时期却往往伴随着家长与孩子双方的家庭冲突。“1+1=?”是许多人童年时常常被问及的一个简单问题,在这里,我们将这个问句重新反抛给大人 ,希望让家长思考如何得出与孩子相处的最优解。


我们把家庭教育比喻成糖果加工厂,糖果加工的不同过程代表了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们最终都会顺利长成“大人”,就像商品货架上摆放的糖果一样,但每颗糖果都在光鲜的糖纸下包裹着不一样的内核,正如同每个孩子都拥有不同的童年经历。


该项目聚焦亲子沟通问题,希望借设计之力,帮助大人走进孩子的世界——当大人与孩子相遇,“等于号”后有许多的可能性:是和谐、是摩擦、是不知所措……为了缓解当今家庭中普遍出现的“单向式”亲子沟通问题,我们希望借该项目帮助构建一个平等、交流的家庭模式,让大人与孩子更好地相互理解,让“1+1=1”。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最开始起“1+1=?”这个名字的起因,源于我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被长辈用有些戏谑的口吻问“一加一等于几”这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感到自尊心受挫的一次经历。

我们第一次将这个初始选题和毕老师描述完之后,老师也慷慨的分享了自己和女儿的一些相处经历,并且对这一主题产生共鸣,表示“亲子沟通”确实对于大人和孩子二者而言都是一个难题。

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这个选题想法——帮助父母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双方更好地互相理解。

Q:毕设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在这个过程里收获了很多,我们在设计调研的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审视自我,并且也很开心能够有一个机会让我们尝试很多自己从前不敢尝试的设计表达方法。

Q:恭喜你的毕设获得YoungBattle毕设奖TOP100,认为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A:我们将儿童早期青春期与父母产生的沟通问题化为三个等式,并且运用了两种不同的设计语言分别代表“孩子”和“父母”,从设计语言的层面呼应“亲子沟通问题”这一主题,并且将我们的作品设计理念应用在不同的媒介中。

其中我们亲子共读书的灵感最开始来源于儿童绘本,但传统亲子共读绘本的共读形式是父母帮忙讲解书的认读内容,并没有更深层面的互动。而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家长与孩子在双向阅读书的互动过程中互相理解。于是我们将书的前两章部分的阅读区域从中间一分为二,分别在两侧呈现不同内容;而第三章需要父母与孩子站在同侧阅读写给对方的信件,家长与孩子便自然地完成了从“对立”视角到“共同阅读”视角的互动过程。让观者能够更加有代入感地进行阅读上的情感互动。







陈 俊名

作品:陈俊名妈妈的来信

         导师:邹易

                  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类别:文创IP


作品表达情感与对话,其中特别之处在于陈俊名(本人)时隔多年后与妈妈的对话以视觉传达表现形式为依托。整体选择54g的纸,更好的呈现出亲子关系中柔软。本书中压了蚂蚁线作为开启的部分,通过手撕的方式进入阅读,书籍阅读完毕后呈现出两本书,荧光粉色的书是妈妈来信的部分(从2011年至2013年的原信件扫描)和荧光绿的书是儿子回信的部分。将妈妈来信的部分设计成两种内页结构,一种是展开页,表现出原信件的感受。另一种是立体页,表达了儿子在初次阅读该信件的感受和步骤。希望通过书,纸的载体去探讨亲子关系及家乡的回忆。本书通过对信件承载的爱与交流的透明化,想要对不知如何回复对父母的爱或者是觉得父母并没有这么爱自己的作为孩子的我们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起初纠结了三个选择,一个,是关于妈妈在初中写给我的信(有一打厚);还有一个,是关于外公外婆(人老了,帮他们记记事,但是不懂好好收集,也不懂该收集哪些方面);第三个,是关于保护动物的(有一个「专门做非洲或者地球上野生动物保护还有女性保护什么的公益项目」的客服,说可以提供文献给我做书或者什么)。

Q:在毕设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或困惑,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导师有给哪些关键性的指导建议吗?

A:困惑肯定有,比如该用什么纸,用什么印刷方式,书中“展开页”和“立体页”的设计构思… 印刷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因为我需要荧光色,要打印出来的话只有riso能印,我就先尝试了riso,做了一本。但是riso的特性中存在掉色的问题,我就希望能用丝印的方式,最终在朋友的的帮助下,我们自己印刷出了荧光色渐变的效果。这第一本书,暴露了很多问题,例如发现了如果没有“展开页”的设计,字就会很小的问题,导师还指出了纸的薄厚及手感质感等诸多问题。在“展开页”的设计中要注意展开的尺寸多大,这样字的大小可以保证适中,经过多次的用a4纸打印确定了最终的效果。另外还有“立体页”,这是母亲引用寓言故事的一页,所以在我对故事的阅读先后顺序做了特别的安排(也跟我原来的阅信顺序有关),在展开之后,映入眼帘的先是故事内容。在丝网印刷的方面,渐变的孔太小了,如果不特殊处理,就会堵塞,也是一大问题。

Q: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应该说的是这是一个富有感情的作品。最打动我自己的是在做毕设期间我又重拾了回忆。







李 一鸣

作品:One Of Us

         导师:杨开敏

                  院校:四川音乐学院

类别:文创IP


向左滑动看更多

向左滑动看更多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些“小人”,这些“小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想法和行为习惯,是相对独立的,这就是我们的“子人格”。作者在一次“意象对话”的心里治疗中,看到的自己的“子人格”都在一个房间相遇,她们每个都是性格迥异独立的人格。《ONE OF US》(我们和我)灵感就来源于作者的“子人格”,以切换不同的人格视角记录自己的故事。

Q & A :

Q:毕设选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经历过怎样的抉择,或者有什么原因、故事?导师给了哪些启发与建议?

A:因为一些原因整个研究生时期处在焦虑状态,到处看心理咨询,所以在最后做毕设的时候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没有做纯设计方向,选择了插画。画出自己的这三年状态,这次的毕设作品对我来说,算是给自己这几年的一个总结吧。

Q:你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A:最能打动自己的就是作品的“真实”。

Q:执行毕设过程中,涉及多元和跨领域的综合设计、实验等,你是如何解决并保证品质及整体效果的?


A:给自己的充足的时间和材料去一遍遍实验。







靳 文浩

作品:珠峰清道夫

         导师:肖敬、李果

                  院校:中央民族大学

类别:时尚潮玩


向左滑动看更多

本次灵感来源于《珠峰清道夫》这一电影中的垃圾清理者。在攀登热的浪潮下很多攀登者或游客在登山途中遗留下了很多垃圾污染着环境。这些清道夫在为他们的攀登背后工作,相对于那些攀登者而言,我觉得这些清理者更值得被世人所知与尊重,保护地球环境健康,从每个人的心开始。


此次设计采用具有“太阳之染”的柿染面料,先染线后,再用织布机织出具有纹理的面料。在其面料基础上进行山型波浪形绑线改造。下摆部分采用多层面料重叠切割,打造出珠峰山峦的层次感,部分细节采用刷墨手法。图案设计方面采用针绣与厚烫画相结合,做出清理夫路线的地形图。






李 建文

作品:AI智慧空间

         导师:冯乔

                  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类别:综合艺术


向左滑动看更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h3271cz1ax6

“AI智慧空间”探索后人工智能时代, 人类生存空间的异化,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在后Ai时代,人的生存空间具有了自治感官,它能感知空间内生物或人类的活动状态,以及生理心理需求而进行调节变化。然而人在获得享受AI智能服务的同时,自身的信息也可能被AI所窃取,从而个体信息变得透明。基于以上概念,作品运用了数字媒体艺术与透明媒介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空间供人们体验其中。通过透明叶片结构和灯光的开合,切换空间形态,营造出与外界隔绝的空间。由此,机器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人控制机器”,边界被逐渐模糊。









YoungBattle毕设奖所有官方信息以此公众号内容发布为准。







Top100 系列#3


Top100 系列#2



Top100 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数字媒体类别·系列#2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数字媒体类别·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综合艺术类别·系列#2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综合艺术类别·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时尚潮玩设计类别·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文创IP设计类别·系列#4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文创IP设计类别·系列#3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文创IP设计类别·系列#2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年度毕设入围奖作品公布·文创IP设计类别·系列#1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获奖名单公布!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YoungBattle毕设奖2021超级评审团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

YoungBattle毕设奖2020获奖名单公布





点击上方图片查阅:
YoungBattle毕设奖2019最佳奖&评审奖公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